生与死的魅惑

  生与死一直是最吸引人的一个话题,而《盗墓笔记》则将生死问题直接化为简单暴力的故事,刨去了形而上的思考,但是轻松地吸引了大量的阅读量。
  
  墓,在《盗墓笔记》中完全不是一个安放先人骨骸的地方。而是充满着欲望的地方,死去的人有着长生的渴望,希望继续着前世的繁华富贵,而费尽心思设计一个墓地,带有祭祀性、财富、以及避免复活之处被毁坏而设置的阴狠的机关。
  
  但是越是不甘心死的,越是放不下前世的繁荣富贵的,反倒他们的墓地一直在被扰动,盗墓的、考古的,不断造访他们原先希望安身的场所。
  
  其实长生又有什么好,假如有了长生,那么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了。钱穆就在《人生十论》中写过,人生意义存在就是因为人生是有一个期限的,没有期限,就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。比如说学习,你如果有用不完的时间,那么现在学与过段时间学又有何区别。又比如说爱情,假如彼此之间永远不会老去,那么,那些誓言、那些陪伴反倒成为了无限的束缚。那么我倒是听同情那些长生的人。
  
  其实很多我们羡慕的人都过得不是那么适意。比如,记忆力非常好。小的时候,可希望自己能够过目不忘,那么自己就能够记住课本的知识,考个好成绩了。但是后来又看到过报道,报道那些记忆力特别好的人,他们担负了大量记忆的痛苦,什么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,反而是痛苦。毕竟人的记忆,有快乐有悲伤,快乐倒没事,但是痛苦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,不能够遗忘,那么是什么感觉想必失恋过的人都是明白的。
  
  另一个书中吸引我的就是那种先人妄图超越自身的东西,让我觉得异常美。是的,七星疑棺,每一个都有大量美丽的墓室设计,不管是雕刻、陪葬物、机关还是祭祀器都是巧夺天工,那样的东西,就算是用现代的技术,一样是不能够一模一样做出来的。事实上很多事物,确实现代人做不出来了。先人在必死的结果推动下,在日复一日只能与一种事物打交道的情况下以及那种对宗教的恐慌、畏惧、崇拜中做出来的东西,充满了美感,他们伟大、精致、巧妙,他们是一种希望对于死亡的摆脱。
  
  一定程度上来说,任何艺术都是对死亡的一种预演。雕刻、美术、音乐,他们都是在生与死、爱与恨这样最基本的人的情感下迸发出来的艺术,这样的东西打动人。有时候在想,暴力美学,之所以美也或许是这样的原因吧。我们觉得美的原因,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在是太渺小了,当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超越短暂生命与丑恶躯壳、皮囊的事物之后,我们会有一种崇敬感,那种感觉或许就是宗教体验。
  
  人是最矛盾的事物,我们一方面努力追求一些事物,一方面却又极力摆脱那些东西。最后在拉拉扯扯中慢慢老去,然后才明白,自己这辈子要做的不过是一系列的平衡。
  
  生与死,何必纠结呢?该来的时候,就会来了。一百年不嫌多,一两年也不嫌少。前段时间看《三体》里面是另一种长生,也就是冷冻技术,通过那种技术,使得人能够一直活着,一次又一次的醒来。一次一次,却不过是面对惊讶不适与恐慌。
  
  每一次的幸福、惊讶、难受,只有变得唯一,才会让人那么认真的去珍惜,才会让人觉得生活是他妈的那么真实。哪有十全十美的生活,哪有顺风顺水的日子,那样的生活就算有也是一种寡淡无味。
  
  其实在我心中最美好的生活,有过伟大的不现实的理想追求,有陪着自己疯疯傻傻的善良的朋友,有自己爱的姑娘能够和自己在一起,能够过着想从前那样慢的生活,养儿育女、骂骂咧咧的过日子,正好!

分享到:
赞(0)

评论1

评论审核已启用。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。

  • 您的称呼
  1. #1
    同意
    猫橘妹妹2015-12-04 22:07:31回复